重振重卡市場 需先做大物流業
造成“大禍車”現象的根本原因,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、從業利潤微薄、競爭激烈。“大噸小標”早在2000年前后已經是業內呼吁整改的重點問題。但整整12年后,“大噸小標”不僅未有任何改善,且愈演愈烈。“不超載3倍無錢可賺”是某些物流從業者無奈說出的實話。而居高不下的油價、從未減少過的養路費更為公路超載推波助瀾。成本居高不下,但物流收入卻因競爭激烈很難提高。卡車、特別是重型卡車從2000年起至今增長雖低于乘用車幅度,但是與物流量相比,增幅也是驚人的。僅此一點即可看出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的變化。(2000年前后,重型卡車生產廠僅一汽、東風有限的幾家,現在僅生產廠數量已經翻了兩番)。如果說12年前物流尚稱得上“暴利”行業,現在大噸位公路長途物流利潤已經微乎其微。
進入五月以來,中國汽車業在長達4個月的低迷后出現了艱難的增長。但這絲曙光不包括商用車——6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,今年5月,國內商用車生產30.18萬輛,環比下降11.87%,同比下降2.02%;銷售32.53萬輛,環比下降6.63%,同比下降4.30%。今年前5個月,國內商用車共實現銷售169.35萬輛,同比下降10.31%。而另一組來自第一商用車網(微博)的數據顯示:5月份國內重卡(即重型載貨車及半掛牽引車)市場共計銷車5.48萬輛,較去年同期的8.30萬輛同比大幅下降約34%。較之商用車同比下降幅度,大貨車(重卡)更是“重災區”。如果聯系到上文,聯想到物流業的艱難,就很容易理解商用車、尤其是重卡為何陷入泥潭。